新加坡《聯合早報》2月8日文章 原題襯衫:張竹林:歐洲民眾的死亡決定權訴求 倫敦人最近都在談這個話題——關於選擇死亡的權利。
  類似《加冕街》這類肥皂劇原本應該是陪同觀眾,送走一個又一個輕鬆無聊的夜晚,這次捲出了“死亡”這麼嚴肅的話題。在1月20日周一晚上,英國獨立電視臺Itv的節目預告是這樣——請準燒烤備好了,一個令人感動的夜晚,今晚19點30的Itv。
  在這晚,《加冕街》中的女主角海莉將選台北港式飲茶擇用安樂死結束生命。片中關於決定死亡的談話是這樣的:
  海莉: 我決定,我不會任憑癌症來決定我如何和何時死亡。我的生命終結之時,是當我決定結束它關鍵字行銷的時候。
  郭治很痛苦地問:借款為什麼?
  海莉回答:我要尊嚴地死去,在我覺得我已經準備好的時候…… 當我的理智還是活著的,當它尚未被嗎啡腐蝕的時候。
  從60年代開始上演的《加冕街》並非是一部簡單的肥皂劇。這部英國電視史上播放時間最長的電視劇,平均收視率高達900萬觀眾,英國人將那些劇中故事視為自己周圍自己鄰居朋友自己小區發生的事。可是就在這晚的黃金時段,在近千萬男女老少電視觀眾前,劇中女主角海莉要宣佈用安樂死來了結此生。
  事實上,海莉的扮演者很久以來就一直在為安樂死在英國的合法化而努力。而這次,她決定以犧牲自己的出鏡和工作為代價。在電視劇中死亡,就意味著從那晚開始她就失去這份工作。幾周以來,電視劇情就是圍繞著海莉如何說服其先生郭治接受她做出的死亡決定。實際上,女演員是要將這些關於面對安樂死的信息傳遞給上千萬電視觀眾。
  英國的《太陽報》甚至為劇情中的虛構情節做了調查,報紙的文章標題是,《讓我們的病人像海莉一樣死去》。受訪者中,有73%的讀者表示支持海莉的安樂死選擇。
  另一份英國報紙《每日郵報》的專欄作家史蒂文·格洛弗則表示擔憂,他的這次專欄標題是——為什麼我擔心安樂死將在十年之後合法化。
  因為,《加冕街》劇中遇到的生死問題,並非僅僅存在於虛構的電視劇中。這是一個理性和老齡化的歐洲社會,即便他們中的很多人所信仰的宗教禁止任何非自然死亡行為,但安樂死和醫療協助自殺問題在歐洲社會日益受到關註。
  給我們死亡的權利
  2013年11月的一個周四,都是86歲高齡的伯納德和他的妻子喬吉特·卡茲離開他們在郊區安靜的住宅,前往巴黎一家裝飾藝術時期的豪華酒店。夫妻和這家酒店是有感情的。1945年,就是在這家酒店中,喬吉特·卡茲與她被德軍拘捕五年了的父親重逢。
  次日周五,服務員發現這對夫妻手牽著手,並肩躺在酒店床上,頭上套著塑料袋……
  在喬吉特·卡茲自殺前給其好友的信件中,他解釋,他的妻子已經失明,他無法想象失去她的生活。他在信中寫到:“你們能想象到我們想盡所有我們能做到的辦法來結束我們的生命。向你們說這一句永別,並非沒有痛楚。”
  喬吉特·卡茲,這位前古典語言學教授則留下兩封短信。一封給法國檢察官,宣佈她決定結束生命。另外一封是控訴信。這位親友們眼裡舉止優雅的女子,指控法國政府在其國民決定安詳地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不尊重公民個人自由。
  三天之後,另外一對也是八旬高齡夫妻,在巴黎榮軍院附近的家裡,服下致命藥品後死亡。
  但並非所有人都能找到最好的方式,讓自己平靜地離去。2007年7月,一對八旬夫妻逃離養老院,雙雙卧軌自盡。
  這些並非由於經濟原因而選擇自殺的人們,留給社會的巨大思考是,我們是否有決定自己死亡的權利,這個社會是否能讓希望結束自己生命的人減少臨終苦難。因為,有一個現實是無法迴避的。在法國,每年至少3000位65歲以上的人選擇自殺。一些人受疾病困擾,一些人因愛而厭世。
  也是在2007年,84歲的哲學家安德烈最後一次為他妻子做一本書的簽名題字。他寫到:“但願我們之間的任何一位,不會在另一位去世後還苟且殘存。我們說好,即便只有一秒的生命,我們也要一起渡過。”
  之後,哲學家和他妻子為自己確定了死亡時間表。這些要在自己意識清晰時,掌握自己死亡權利的人們是否想過,他們這種暴力和浪漫共存的方式,會給這個社會帶來怎樣影響。或者,他們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要求社會將決定死亡的權利歸還給個人?
  關於死亡的社會討論
  去年10月,44歲的比利時變性者內森·韋爾赫斯特,在三次變性手術失敗後,因不堪忍受精神上的巨大痛苦,而獲准以安樂死結束生命。安樂死於2002年在比利時合法化。荷蘭則以早一年的時間,成為歐洲第一個准許安樂死的國家。歐洲第三個與此相關的國家是瑞士,但這個國家法律准許的是醫療協助自殺。
  到目前為止,安樂死在法國是一個忌諱的話題。儘管在2005年,法國通過《關於病人權利與生命臨終的法律》, 但因界定模糊而始終存在爭論,而且該法也迴避了安樂死的實施可能。
  在今年1月中,法國地方行政法庭拒絕對38歲的植物人樊尚·朗貝爾執行安樂死。他的父母對此結果鬆了一口氣,表示司法拯救了一條生命。但是,樊尚的妻子姐妹以及醫生都對這一裁決結果徹底失望。面對已經是五年植物人的樊尚,他的妹妹表示:“不可質疑的是,我哥哥不會接受這種活著的方式……人們在強加給他這種他不會選擇的生命。”
  樊尚的父母認為,其兒子並未在Loi Leonetti法准許死亡的範疇內。該條法律針對在生命終期有無法治愈疾病的人,而按照他們的說法,樊尚屬於殘疾人,他並未染上無法治愈的疾病。
  從法律上來說,安樂死在法國是被禁止的行為。但越來越多人開始要求政府重新認真考慮這個誰都無法避免的問題。去年12月16日,關於安樂死的公民咨詢會主張讓“醫療協助自殺”合法化,並提出 “特例安樂死”。這個代表法國社會由20多人組成的咨詢會,雖說反對出台關於安樂死的法律條目,但是同時提出“特例安樂死”的概念,後者適用於在病人無法表達其意志的情況下,其家屬成員和醫生達成共識而結束病人生命。
  咨詢會的成員總結說:“在我們眼裡,‘醫療協助自殺’是病人到了生命末期或者是承受某種不可逆的病理後的合法權利,但必需是建立在其知情同意和意識完整的基礎上”。“特例安樂死”則是針對那些無法完成醫療協助自殺的病人,而且是在沒有任何其他解決辦法的情況下。
  去年7月,法國國家健康與生命科學倫理咨詢委員會CCNE應總統奧朗德的要求,就這個主題給出意見。委員會指出,絕大多數成員認為不應該將安樂死或者醫療協助自殺合法化。但奧朗德在總統競選期間曾經表示,在生命末期問題上,他傾向制定新法來界定,但奧朗德同時小心翼翼地避開安樂死一詞。
  從多個民意調查的結果來看,民間的看法與上訴委員會有很大區別。大多數法國人支持安樂死。“您認為,法國法律是否應該准許醫生,在其病人因無可治愈或者無法承受的疾病,病人提出要求的情況下,用無痛苦的方式幫助病人結束生命 ? ”,在這個問題前,92%的法國人認為應該准許。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理智地面對這個問題。在布魯塞爾,一個叫做“爭取尊嚴死亡”的協會,已經有5萬餘會員,平均年齡為72歲。他們大多來自安康家庭,尤其是來自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階層,他們面對死亡,討論死亡,爭取病人的權利。
  如同因無法實施安樂死而控訴法國政府的卡茲夫人,社會學家菲利普·巴塔伊認為,“至少我們現在應該考慮這些自殺的人所要傳遞的信息”。
  卡茲的兒子傑羅姆說,當母親因年歲不得不一個接著一個放棄她的活動時,她認為是離開的時候了,這個時刻是只有她自己才能決定。集團屬下《國際新聞》周刊記者)  (原標題:張竹林:歐洲民眾的死亡決定權訴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s96zskzt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